“我是一名退役军人,部队教会了我吃苦耐劳、迎难而上、不忘初心。作为一名基层干部,兢兢业业干工作,踏踏实实办实事,群众对我的认可就是最好的赞美。”
转业不转志、退伍不褪色,福泉市龙昌镇余能江充分发挥军人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质,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“兵支书”的初心和使命,有力推动了仓盈湾村的设施建设、产业发展、基层治理等,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。
怀着一腔热血,善作善为擦亮退役“金招牌”
(资料图片)
余能江2002年入伍,2014年退伍。退伍后他在福泉市龙昌镇人民政府扶贫站、计生办、党政办、综治办等部门服务群众。2020年10月,根据镇党委安排,余能江担任仓盈湾村总支部书记。刚到任时,他发现村“两委”班子存在两大棘手问题,一是班子成员普遍年龄偏大,开展村工作缺乏激情,二是办公环境急需改善,群众办事不方便,导致群众对村委工作不满意。
余能江(右一)和村民在村委办公室聊家常
“班子强大了,村干部说话才有底气,群众才会响应,不与时俱进只会被淘汰。”当了12年兵的余能江,拥有军人的魄力和执行力,说干就干,他立即以班子建设为突破口,不辞辛劳窜乡走寨主动联系毕业大学生、退役军人和优秀青年,说服并培养3名副主任、1名文书到村工作。班子大换血后欣欣向荣,各项工作顺利开展。
同时,他积极向镇党委政府汇报并申请市级补助资金,用不到半年时间组织完成了总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的村委办公大楼改造和搬迁,村办公环境和活动场所得到了明显改善,村民反映新村委大楼宽敞了,来村委办事方便了。
攥着一股拼劲,实干担当开创工作“新天地”
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,做基层工作一定要接地气,不能想当然。”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,让老百姓腰包富起来,他多次深入走访17个村民组,了解百姓经济来源和存在困难。
经过多次讨论和研究分析后,他带领村“两委”班子制定了因地制宜依托仓盈湾坝区集中流转土地,规模化发展香葱、鲜食玉米、油菜等产业的重要经济决策。他挨家挨户做工作,鼓励群众集中流转土地整合资源,动员群众以劳动力和土地入股,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,目前已累计带动附近村民600余人,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。
余能江(中)走访群众
经过不懈努力,仓盈湾村目前已成功打造500亩坝区1个,实现规模化种植香葱200余亩、油菜1000余亩、中药材300余亩,建成高标准农田300余亩。他总是笑眯眯听群众说今年的收成,沉甸甸的玉米地、绿油油的水稻田成为了仓盈湾坝区最生动的风景。
为了解决农作物保鲜的困难,他四处“化缘”,筹集315万元建成了总库容2000立方米的冷库,打通了农产品产业链中的保鲜重要一环,为50户脱贫户每年财产性收入增加500元。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扩宽新思路,他积极走访联系企业,向上争取项目资金,成功引进项目1个,打造刺梨加工特色产业,预计2023年村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。
捧着一颗真心,勇挑重担铺就群众“幸福路”
要致富,先修路。“修不好路,群众出行不方便,外界的资源进不来,组上的农产品出不去,靠人力肩挑手提不是长远之计。”由于有的村民小组路不好走,余能江经常急得睡不好觉。
余能江(右一)查看产业路建设情况
为了保障农村道路畅通,推进民生工程建设,他带头向上对接,全面完成仓盈湾村土库至滚水塘一事一议项目道路硬化2.2公里,仓盈湾产业路硬化1.2公里,上寨组马鞍山产业路硬化1.3公里,峰子岩到土库产业路硬化2.2公里,老场坝组到大兴寨产业路硬化1.767公里,实现“产业路”公路覆盖率95%,铺就了群众的“幸福路”“致富路”。
得知老场坝、团坡两个组饮水保障不到位,他多方协调找资金,动员两个村民组自筹部分资金和参与人居饮水管网维修更换,顺利解决358户群众季节性缺水问题。大到村里每家每户的生活情况,小到路边一砖一瓦的变化,他都放在心上,落在脚下,干在手里,想大家之所想,急大家之所急,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生活大小事。大到村里每家每户的生活情况,小到路边一砖一瓦的变化,他都放在心上,落在脚下,干在手里,想大家之所想,急大家之所急,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生活大小事。
“从当兵那一刻起,我为人民服务的心永远不变,如今作为仓盈湾村的支书,我将用坚毅捍卫荣光,用忠诚诠释担当,以军人之品格,守护好全体村民的幸福富裕生活。”在他的带领下,仓盈湾村正团结一心、苦干实干朝着乡村振兴大踏步前进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何广
通讯员 李睿琳 龙东
编辑 袁绍阳
二审 卢泰铭
三审 张发扬
关键词:
下一篇:最后一页
-
余能江:不忘“兵之初” 建功“兵支书”2023-08-18
-
70分钟内连震3次!四川内江突发地震2023-08-18
-
奥特之母全集在线观看 奥特之母全集2023-08-18
-
易鑫集团金融科技业务上半年揽收0.86亿2023-08-18



